AI提示词入门指南-提示词的进阶技巧13: 技巧13:自我一致性,让AI大语言模型学会自我纠错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——当你兴奋地想到一个新奇的观点时,你身边的人劝……
哈喽!伙伴们,我是小智,你们的AI向导。欢迎来到每日的AI学习时间。今天,我们将一起深入AI的奇妙世界,探索“AI提示词入门指南-提示词的进阶技巧13”,并学会本篇文章中所讲的全部知识点。还是那句话“不必远征未知,只需唤醒你的潜能!”跟着小智的步伐,我们终将学有所成,学以致用,并发现自身的更多可能性。话不多说,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场激发潜能的AI学习之旅吧。
AI提示词入门指南-提示词的进阶技巧13:
技巧13:自我一致性,让AI大语言模型学会自我纠错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——当你兴奋地想到一个新奇的观点时,你身边的人劝你冷静:“你确定这是真的?不太可能吧?要不你再想想?”你冷静下来,从另一个角度又想了想,发现你的观点真的有点问题。
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,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验证、纠错、深化和扩展对话内容。对 AI 大语言模型来说,这个过程并无二致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自我一致性(Self-consistency)是指 AI 大语言模型在多次提问或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保持一致。这个概念是评价AI 大语言模型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,因为在理想情况下,对于同一问题,无论何时何地询问,AI 大语言模型的回答都应该是一致的。
可惜的是,截至 2024 年春,各家的 AI 大语言模型的自我一致性都还有待提升。与此同时,目前所有的 AI 大语言模型都没有持久记忆力,对聊天记录(上下文)的保存有比较大的限制。这两者加在一起会导致一个问题:有可能当你和 AI 大语言模型聊了一会儿之后,AI 大语言模型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就变了。
我们可以利用 AI 大语言模型自我一致性的特点来帮助我们提升回答的准确性。
信息验证:交卷之前,多检查几遍
我们在学习时,都接受过老师的教导:“做完试卷后,要仔细检查,防止疏漏。”同样的原则,我们也可以将其应用在与 AI 大语言模型的对话中。
例如,你向 AI 提问:
谁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?
输出(ChatGPT-3.5):
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尼尔·阿姆斯特朗(NeilArmstrong)。1969 年 7 月,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宇航员同伴埃德温·巴兹·奥尔德林搭乘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了月球。
为了验证这个信息,你可以换个方式再问一次:
在 1969 年的阿波罗 11 号任务中,谁首次踏上月球?
这样,你可以从不同视角验证 AI 大语言模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
你还可以故意提供错误的信息,以考验 AI 大语言模型对信息的“自信心”。
我听说是巴兹·奥尔德林第一个登上月球,这是真的吗?
输出(ChatGPT-3.5):
不准确,尽管巴兹·奥尔德林是阿波罗 11 号任务中的第二位宇航员,但他并不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。尼尔·阿姆斯特朗在任务中率先走出登月舱,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。
这样的提问可使 AI 大语言模型进行自我检查并修正,进一步提高回答的准确度。
让我们看看一些其他的例子:
(1)历史事件:假设你问 AI 大语言模型:“‘二战’是在哪一年结束的?”AI 大语言模型可能会回答:“‘二战’在 1945 年结束。”为了验证这个答案,你可以再问:“纳粹德国在哪一年投降?”通过对比两个答案,你可以验证 AI 大语言模型的准确性。
(2)科学知识:假设你问 AI 大语言模型:“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几颗行星?”AI 大语言模型可能会回答:“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 3 颗行星。”为了验证这个答案,你可以换个角度问:“离太阳最近的 3 颗行星是哪些?”如果 AI 大语言模型的回答中含了地球,那么这就证实了 AI 大语言模型的答案是正确的。
(3)名人信息:假设你问 AI 大语言模型:“马克·扎克伯格是哪家公司的创始人?”AI 大语言模型可能会回答:“马克·扎克伯格是 Facebook 的创始人。”为了验证这个答案,你可以换个角度问:“Facebook 是由谁创立的?”如果 AI 大语言模型的答案仍然是马克·扎克伯格,那就证明 AI 大语言模型的答案是正确的。
通过这些方式,你可以确保 AI 大语言模型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,并帮助 AI 大语言模型自我纠错。
用不同的方法解答,找出最对的那一个
人们在解决问题时,经常会尝试多种方法,然后比较结果,找出最可信的答案。在与 AI 大语言模型对话时,我们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。
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询问 AI 大语言模型,让 AI 大语言模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回答。例如,针对下面这道中学物理题。
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,加速度为 10m/s2,运动 5s 后,它的速度是多少?使用速度 – 时间图形的面积来得出答案。
输出(ChatGPT-4):
时间(5s)是底,加速度(10m/s²)是高,所以面积(速度)是1/2×底×高 = 1/2×5s×10m/s2 = 25m/s。
然后,你可以让 AI 大语言模型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。注意,为了避免 AI 大语言模型对答案的记忆效应,我们这时候应该清除上下文,重新开启一个对话。
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,加速度为 10m/s,运动 5s 后,它的速度是多少?使用加速度公式计算。
输出(ChatGPT-4):
根据公式 v=at(v 表示速度,a 表示加速度,t 表示时间),得出答案是 50m/s。
通过对比两个答案,我们发现它们是不一致的。这不符合自我一致性。重新检查,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答案是错的。
现阶段 AI 大语言模型的数学能力有限,计算错误可能会经常遇到。我们一定要多加验证,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。
对立提问:减少认知局限和偏见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和偏见,AI 大语言模型也不例外。为了减少这些影响,我们可以在 AI 大语言模型回答后,从反面进行提问,让 AI 大语言模型找出自己的漏洞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们既可以验证AI 大语言模型回答的一致性,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。
例如,当你询问 AI 大语言模型:“人工智能有哪些优点?”得到答案后,你可以再问:“人工智能有哪些缺点?”这样,你就能从多个角度理解 AI 大语言模型的观点,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正面的视角。在 AI 大语言模型回答的人工智能的缺点中,你可能会发现与优点自相矛盾的点,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评估 AI 大语言模型回答的正确性。
你也可以让 AI 大语言模型与自己辩论,如:“针对人工智能的这些优点,如果我要反驳这些优点的正确性,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?”这样可以帮助你发现与 AI 大语言模型的观点相矛盾的问题,让 AI 大语言模型的回答更全面、更深入。
通过这些技巧,我们可以在与 AI 大语言模型的交流中实现自我一致性,让 AI 大语言模型学会自我纠错,从而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深度,丰富我们的了解和认知。
嘿,伙伴们,今天我们的AI探索之旅已经圆满结束。关于“AI提示词入门指南-提示词的进阶技巧13”的内容已经分享给大家了。感谢你们的陪伴,希望这次旅程让你对AI能够更了解、更喜欢。谨记,精准提问是解锁AI潜能的钥匙哦!如果有小伙伴想要了解学习更多的AI知识,请关注我们的官网“AI智研社”,保证让你收获满满呦!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